13823761625

技术分享

关于音箱导向管的一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5-04-14 08:53:00    浏览:113次

  倒相箱可以说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箱体了,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倒相管的原理,那么就很难设计好倒相箱,因为看似简单的这种箱子,其实是很难设计的。
  在开始之前,我现给大家讲一种现象。就是如果你手拿一个注射器,医院打针的那种,那么你就会发现一种现象,针头开孔大的那种,你在打针的时候,手很容易就能够把液体推出去。如果开口和针管一样粗,那么是最容易的,开口越小,哪么推起来就越费力。这一点是直观可以体会的。我要说的是,扬声器在倒相箱里的情况,和你打针是类似的,只不过打针是液体,压缩率小,而箱体中是空气,压缩率高。
  那么我们来分析扬声器在箱体中的情况。可以说当扬声器振膜向后移动的时候,(向后指的是向箱内)我们知道,箱内的空气被压缩,试想,这时速度是很快的,箱内空气的压缩,是扬声器背面的先被压缩,然后再向其他地方传导。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扬声器带来的空气压缩,在箱体内导致了箱内空气压强的不均衡,而我们知道倒相箱的空气泄放,只有倒相孔这条通路,因为我们就可以得知,压强的传导是向倒相孔附近传递的,而且箱内在这一时刻,是扬声器附近压强高,倒相孔压强低,空气向倒相孔移动。要命的问题来了,在扬声器向后位移到最大的时候,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又向前移动了。而空气向倒相孔传导是有惯性的,实际上地球上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也就是说,空气在扬声器向前运动的时候,他还是继续在向导相孔移动,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扬声器此刻背后的空气的压强又突然变小,产生了一个把空气拉回来的拉力。然后这个可怜的空气没办法,当惯性不足以抵抗拉力的时候,他又被从倒相孔往回拉。周而复始,一次次的折腾。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可以看到,扬声器的运动总是快于空气的运动,也就是说空气的运动总是滞后于扬声器的运动。说到这里我们先打住,你只要理解了空气运动滞后于扬声器的运动就可以了。
  再来说一下声波,物理我们大家都学过。声波在在空气中的传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如果两个声波,在空气中叠加,如果相位一致,那么会使得波峰和波峰叠加,那么振幅会使叠加后的振幅,如果相位相差180度,那么会导致波峰和波谷叠加,会抵消,甚至为0。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来看扬声器。为什么裸露在空气中自由震动的扬声器,不会感觉到低音,那就是因为,扬声器前面震动的声波的相位正好和背面震动声波的相位相反,那么,相互抵消了,所以感觉不到声音。
  了解了这个,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箱体内扬声器震动的声波的相位是和振膜正面震动的声波的相位是反的,那么我们倒相管的任务就来了,它需要把这个相位扭转过来。刚才我们知道,由于箱体内空气压强的不均衡,导致了空气的移动,空气的移动有惯性,这个惯性导致了空气的移动总是滞后于扬声器的移动,现在我们把焦点转向倒相孔这个地方,当扬声器向后震动时,倒相孔的空气是排出的,按理说应该是这样,我们想象的也是这样,但关键事实不是这样。当扬声器振膜向后移动,附近空气先被压缩,然后向导向管传递,这个传递需要时间,你上街买包烟也需要时间呀,当压强传递到到相管时,已经滞后了扬声器的,这时可能扬声器振膜已经开始向前移动了,又在扬声器背面导致了一个负压,这个负压又要把空气向回吸,这时倒相管的压强大于扬声器背面,空气又往回走,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回来,而那时扬声器可能已经又反向移动了,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就是总有一定频率的声波,他的延迟时间刚好是扬声器向外运动时,倒相孔哪个部位的压强最大,所以倒相孔也是向外辐射声波,扬声器向里移动时,倒相孔附近压强最小,倒相孔由外向箱内吸汽,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会发现,这时候倒相孔的空气运动方向和扬声器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倒相孔把箱内扬声器背面辐射的声波相位到了个各,成为了第二个低音扬声器,声波相位相同,相互叠加,振幅增大。但要注意的是,只有一定频率的声波是这样的,这个频率以上、以下的频率相位都会不是180度,因此叠加的效果不同。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1、由于扬声器震动导致的压强差,造成了声波向唯一的泄放孔——倒相管移动。
  2、可怜的空气是有惯性的,它开跑了,想让他收住往回跑是需要时间的,因此,箱内空气的运动与扬声器的运动有明显的滞后。
  3、总有一个频率的声波他的滞后时间刚好能够达到扬声器振膜反向振幅最大了,但是空气才刚刚在倒相孔附近达到压强最大或最小。
  4、于是倒相孔就将声波反向了。
  原理就是这样了,那么,倒相孔参数对功能有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实在是很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我也不是很明白,只是粗略的分析一下吧。
  我们知道,在制作倒相箱时,倒相孔面积和长度是重要的设计指标。倒相孔面积大,要求长度要越长。反之亦然。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们分析,如果音箱是不密闭的,我们知道,箱内不均衡的压强,很快会泄放,也就是很快被传递到外面,反之,也会很快吸进音箱,这就是说,空气泄放快,惯性小,滞后时间短,时间短意味着频率高。随着开孔变小,箱内的压强被“聚集”,形成了憋着的气流垫,能量要从小孔泄放,就会慢一些,而扬声器反向拉力要抵消这个气垫的能量,时间会长些,也就是滞后的时间就长,时间长,对应着频率就低,这就是如果开口越大(先不考虑倒相管长度),那么反相的频率点越高,反之亦然。
  倒相孔的长度与截面积两个的乘积,决定了倒相系统有一定的体积,一定的体积内的空气就有一定的质量。而箱内的空气需要泄放,必须要推动这部分质量的空气,这就让我们能够理解另外一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当倒相孔大的时候(为了避免倒相孔面积太小而造成气流声),泄放的速度太快,为了减慢泄放,我们是不是要增大倒相系统的空气质量,从而增大箱内空气的推动阻力,才能减慢泄放,延长箱内空气的滞后时间,降低谐振频率,因此,我们必须将倒相孔长度做长一些,就能够达到与小面积倒相孔相同的谐振频率。这就是倒相孔面积越小,长度越短,面积越大,长度越长的道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扬声器是个动力源,产生的压缩空气要泄放,泄放的速度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滞后时间和谐振频率。倒相孔是个负载,为压缩空气体提供一定的阻尼或者说是负载,这个阻尼的大小,决定于开孔的面积和孔深(长度),孔越小,阻尼大,泄放慢,箱内空气滞后时间长,谐振频率越低,反之亦然。另外,倒相孔的构造决定了它是一个共振腔,共振腔内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共振腔的频率是可以通过声学的知识,定量计算出来的。

现在我们总结:
  1、扬声器和箱体和倒相孔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扬声器是动力源。
  2、箱体中产生不均衡压强,这个压强要传导和泄放要通过倒相孔
  3、倒相孔系统其实是扬声器动力源的负载系统,它能够提供箱体不均衡压强的泄放阻尼,调整这个阻尼的大小,可以改变压缩空气垫的泄放速度,通过改变泄放速度,可以调整箱内空气的180度相位滞后时间,对应的是谐振频率点。
  4、因此,既然箱体已经定了,扬声器已经定了,倒相箱设计的重点在于改变泄放阻尼的大小,来控制对应的谐振频率。定性来说就是,面积小,长度小,面积大,长度大。
  为什么倒相系统的谐振频率要与扬声器谐振频率相同。这个很好理解,是由扬声器的特性决定的。扬声器在谐振频率附近的振幅最大,而倒相系统刚刚说过,在谐振频率的地方,如果扬声器是向外运动,那么倒相孔的气流也是向外运动,那么我们来看,扬声器向外运动,它的背后是负压,把气流向扬声器拉,倒相孔气流也向外运动,它的背后也是负压,把气流向倒相孔拉,这两个气流产生的力,使相互制约和抵抗的。所以说,在谐振频率处,倒相孔的压强与扬声器的压强性质相同,但方向相反,可以有效的制约扬声器振幅的过分加大,从而改善谐振频率处的扬声器特性,使频率特性平坦,而且,倒相孔在谐振频率处与扬声器同相叠加增大,从而可以提高谐振频率处的声压,拓展低频特性。我们还可以知道,在谐振频率以下或者以上,扬声器振幅快速下降,但是倒相孔系统虽然这些频率的相位不是同相,但也至少是叠加增大的,因此谐振频率附近的频率点,也可以增强声压,尤其是谐振频率以下,可以说是拓展了低频特性。
  再说说箱体,箱体的容积大家都知道是音箱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来分析,箱体是产生不均衡压强的场所,扬声器产生压缩动力后,这个压强的大小,与箱体有直接的关系,从道理上讲(实际不是这样,还要看扬声器参数等等),箱体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气垫的能量越大,那么配合一定的倒相孔阻尼后,可以产生更低的谐振频率。而相同的条件,如果箱体越大,那么压强越小,气垫能量小,在相同的导向系统下,谐振频率越高。这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如果配备了很大的箱子,那么低音不会好的原因。具体的设计不能仅仅凭这一点,要综合很多因素,特别是扬声器的参数等等。
  总之,倒相箱决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通过音箱后板的反射来改变相位的,它是一个复杂的不均衡压强气垫传导延时系统,有独特的声学特性,这也是倒相箱倒相孔开孔并不一定在前面板的道理,这里的分析还很肤浅,请各位大虾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 本文章转自其它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other platforms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r positions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r objection,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it. thank you!
    矽源特科技ChipSourceTek

版权所有 © 2017 深圳市矽源特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60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