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数电池管理系统 (BMS) 都包含被动平衡功能,可定期将所有串联电池单元调整至共同的 SOC 值。被动平衡通过根据需要在每个电池单元上连接一个电阻来实现这一点,以耗散能量并降低电池单元的 SOC。
作为被动平衡的替代方案,主动平衡使用功率转换在电池组的各个电池之间重新分配电荷。这可以实现更高的平衡电流、更低的发热量、更快的平衡时间、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运行距离。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主动平衡方法并解释了这些方法的工作原理。
电池平衡
即使初匹配良好,电池组中的电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容量变化。例如,电池组中不同物理位置的电池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温度或压力,从而影响容量。此外,微小的制造差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并造成容量差异。了解容量差异对于了解 SOC 不平衡的来源至关重要。
电池单元 SOC 的变化主要由电池容量和电池进出电流决定。例如,4-Ahr 电池在 1 小时内接受 1 A 电流时,SOC 变化为 25%,而类似的 2-Ahr 电池将经历 50% 的 SOC 变化。
保持 SOC 平衡需要根据每个电池的容量调整其充电/放电电流。并联连接的电池会自动执行此操作,因为电流会从高 SOC 电池流向低 SOC 电池。相比之下,串联电池之间的电流相同,如果存在容量差异,则会产生不平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大多数电池组都有串联电池连接,即使它们也包括并联连接。
SOC调整适用于被动平衡和主动平衡。
被动平衡通过在各个电池上放置电阻负载(常用的是使用 BJT 或 MOSFET 晶体管)来降低电池 SOC。但主动平衡采用开关模式方法在电池组中的电池之间重新分配能量。
由于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复杂性和成本,主动平衡传统上仅限于具有更高功率水平和/或大容量电池的电池系统,例如发电站的电池、商业储能系统 (ESS)、家用储能系统和电池备用装置。现在有新的解决方案,成本和复杂性显著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应用能够利用主动平衡的优势。
被动平衡的电流通常限制为 0.25 A,而主动平衡可支持高达 6 A。更高的平衡电流可实现更快的平衡,从而支持更大容量的电池单元,例如 ESS 中使用的电池单元。此外,更高的平衡电流支持以快速周期运行的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必须快速完成平衡。
被动平衡只会消耗能量;而主动平衡则会重新分配能量,从而显著提高能源效率。被动平衡仅在充电周期内实用,因为放电期间的操作会加速电池组的能量消耗。相反,主动平衡可以在充电或放电期间实施。
放电期间主动平衡的能力可提供更多的平衡时间,并允许电荷从强电池转移到弱电池,从而延长电池组的运行时间(图 2)。总之,主动平衡对于需要更快平衡、限制热负荷、提高能源效率和增加系统运行时间的应用有利。
免责声明: 本文章转自其它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other platforms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r positions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r objection,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it.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