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音箱的设计过程中,功放设计和 AEC电路回采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音箱的音质、稳定性以及整体性能。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两方面的6点设计经验心得。让你一文搞定智能音箱硬件设计:功放与AEC回采设计要点。
一、功放类型大PK:效率是关键!
面对多种功放类型,如何选择?

A类 (纯甲类):
线性度最好,音色纯净自然,高保真。但效率极低(20%-30%),发热巨大。
B类 (乙类):
效率较高(约70%)。但存在“交越失真”,音质有妥协。
AB类 (甲乙类):
A类和B类的折中。效率待提升,但显著改善了交越失真,是多年前,汽车用音响等领域的常用方案。
D类 (模拟输入和数字信号2种通信):
基于高速开关工作原理。优点显著:效率超高! (90%以上) 。发热极小体积可以做得很紧凑。

结论:
为实现≥85%的高效率目标,成本限制,高效D类功放是不二之选!
追求更多的音效算法,和效率---数字功放最优选!让小体积设备也能拥有澎湃音质!

二、电路关键点:功放输出滤波
输出滤波(核心):
因D类功放输出的是高频PWM方波,需要LC低通滤波器还原成平滑的音频信号。根据奈奎斯特定理,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必须远高于音频最高频率(通常>30kHz),才能有效滤除PWM载波(通常在几百kHz)而不影响音频本身。原因:人耳可听音频上限为20kHz。

三、电路关键点:喇叭信号回采AEC电路作用!
AEC的全称是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声学回声消除)的核心功能是从喇叭(扬声器)输出端提取音频信号,用于后续的信号处理(如回声消除、音质监测、反馈控制等)
回声消除:
如智能音箱中,麦克风会同时拾取环境音和喇叭播放的声音,回采喇叭信号后,可通过算法抵消这部分 “回声”,让语音识别更准确;
音质监测:
实时采集喇叭信号,分析失真、噪声等参数,反馈给功放调整输出;
反馈控制:
在功放电路中,回采信号用于闭环控制,稳定输出功率或降低失真。
四、关键设计需求--回采电路需解决3个核心问题
信号电平适配:
喇叭两端电压通常较高(功放输出可能达±10V及更高)而后续处理的芯片(如ADC、DSP)音频输入范围有限(通常0~3.3V),需将高电压衰减到安全范围。
无干扰原电路:
回采电路不能影响喇叭正常工作(如分流导致音量变小)因此输入阻抗需足够高,避免“加载”到喇叭回路。
信号保真与降噪:
保留音频信号(20Hz~20kHz),滤除高频噪声、电源干扰等。
典型电路结构通常由衰减网络、滤波电路、耦合整组成,以下是具体原理:
1. 衰减网络:降低信号电压。喇叭两端的音频信号是交流电压,用电阻串联,可将比如±10V信号衰减至±0.9V(符合ADC输入范围)。分压电阻需选用高精度1%误差、低温漂电阻,避免信号失真;总阻抗需足够高,确保对喇叭回路的分流可忽略(不影响喇叭电流)。

2 . RC低通滤波电路:保留有效信号,滤除噪声。喇叭是感性负载(音圈有电感),且功放输出可能混入高频噪声(如开关电源干扰、射频干扰),需通过滤波电路提取纯净的音频信号(20Hz~20kHz)。计算公式:fc=1/(2πrc)。截止频率可滤除20kHz 以上的高频噪声,保留音频信号。

3. 耦合:适配后续电路的信号极性喇叭信号是交流信号,还有别的感扰信号,需通过电容耦合到ADC芯片。

五、完整喇叭信号回采的工作流程为:
plaintext喇叭输出端(高电压交流信号)
→ 衰减网络:电阻分压,降低电压至安全范围。
→ 滤波电路:RC低通/高通,滤除噪声,保留20Hz~20kHz音频。
→ 送入ADC/DSP(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
→ 算法处理(如回声消除、失真分析等)
六、关键参数与设计注意事项
衰减比计算:
根喇叭最大电压和ADC输入上限计算,例如喇叭最大±30V,ADC上限 3.3V,需衰减比≥30:3.3≈9:1(实际取 10:1 留冗余);
阻抗匹配:
回采电路输入阻抗需≥喇叭阻抗的10倍(如4Ω喇叭,回采输入阻≥40Ω,实际通常用10kΩ以上),避免分流影响喇叭音量;
接地处理:
回采电路需单点接地,避免与功放、麦克风电路共地引入噪声;
动态范围:
衰减后的信号峰峰值需小于ADC满量程(如 3.3V ADC,信号峰峰值 ≤3V),避免削波失真。通常音频信号小于1V。
通过以上设计,喇叭信号回采电路可在不干扰喇叭工作的前提下,准确提取音频信号,为后续的回声消除、音质优化等功能提供原始数据支撑。
重点总结:对于不同DSP芯片,AEC电路不同!
对于有ADC输入的芯片,喇叭直接用衰减电路,后接入芯片的模拟音频输入口。
(PS:有些芯片内部支持ADC输出检测,软件自带AEC功能,更省事)
对于没有ADC输入的芯片,如I2S通信,需增加 ADC转换芯片。

AEC回采信号通过差分走线输入到ADC芯片,
MIC信号通常在mV级别,注意输入信号不要超过芯片输入的最大范围内,避免信号削波失真!
免责声明: 本文章转自其它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other platforms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r positions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r objection,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it.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