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16台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与16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同台共舞,展示了一系列复杂的舞蹈动作。
多元环境下不同类别机器人对MLCC的需求
随着 AI 算法的迭代优化与边缘计算架构的普及,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执行体向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终端进化。
这种技术跃迁不仅重塑了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更对核心被动元件MLCC提出高频化(5GHz+)、低损耗(ESR)和宽温(-55℃~150℃+)的性能要求。
PART.01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持续攀升,已连续多年达到50万台以上。从2018年至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5%。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到2027年,工艺机器人的装机量将突破60万台大关。
PART.02
消费机器人
从智能清洁到启蒙教育,消费机器人正以多元化形态融入现代生活。
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消费机器人,需在小型化设计与高频数据处理之间实现平衡,这使得 MLCC 在单机中的用量达到500-4000颗。
为适应消费机器人的小型化需求,0402/0201封装的 MLCC 占比超过70%,从而使聚焦高容与小型化成为该领域 MLCC 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清洁机器人为主,相较工业机器人,其服务对象更为广泛,市场规模也更为庞大,是机器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自2023年起,消费机器人装机量已连续三年突破5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10%,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PART.03
特种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特种机器人对MLCC的要求极为苛刻,单机 MLCC 用量高达5000-8000颗,且需要耐受- 55℃~150℃的宽温域以及高压环境。
尽管特种机器人用途相对单一,但其使用要求极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自主导航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加入,全球特种机器人的整机性能持续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和任务需求。
PART.02
AGV移动机器人
主要结构由系统控制器(System Control)、升降机构(Lifter)、连接模块(Connect Module)及电源(Power Supply)四大单元构成。
PART.03
人形机器人
主要结构由控制系统(Control System)、感知系统(Sensing System)、末端执行器(End Effctors)及驱动系统(Actuation System)四大单元构成。
MLCC在机器人市场的规模与趋势
MLCC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各个关键部分,不同部分对其性能和规格要求不同,这也决定了其在机器人成本中的占比和价值。
(不同封装使用情况对比图)
(高低容数量对比图)
总体来看,机器人MLCC用量呈现小尺寸、高电压与高容占比高的发展趋势。
多领域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
顺应发展趋势,微容科技凭借深耕MLCC二十余年的经验,针对机器人应用场景对于MLCC可靠性高需求,构建了差异化产品矩阵,打破日韩技术垄断,并在多个领域实现超越:
高容量系列:最大容量突破至220μF,满足MLCC在控制系统中的所需条件。
微型系列:0201-0402尺寸系列供应,广泛运用于机器人系统中的高频滤波电路
高耐温系列:105℃-150℃高温覆盖,满足机器人在尖端环境所需耐温。
高电压系列:100V-3000V电压覆盖,满足伺服电机等所耐脉冲电压。
车规系列:符合AEC-Q200汽车行业标准,满足机器人对高可靠性和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为机器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作为MLCC行业的领军企业,微容科技锚定高端应用布局MLCC产品,将企业定位精准聚焦于高端MLCC的自主研发生产,全力引入业内先进的生产及研发设备,着力构建数字化智能制造与研发设计平台,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确保产品品质达标。
站在技术融合的拐点,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机器人的进化,更是整个智能硬件产业的范式转移。当每一个技术节点都在为通用智能铺路,未来的科技图景早已不是单一技术的独奏,而是一场由算力、材料和算法共同谱写的交响乐。
免责声明: 本文章转自其它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other platforms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r positions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r objection,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it. thank you! |